读后感

最近读到的书感觉都很奇怪,不知道是作者的意思还是发行商的意愿,每本书都被营销的特别厉害。我个人觉得封面上的“多少看似完美的夫妻,都在等待杀死对方的契机”,和本书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,甚至用在《鳄鱼的黄眼睛》上都会契合一些。我是以一本心理小说向的预期来读这本书的,没想到最后硬生生的变成了悬疑小说。但悬疑的部分埋的太浅,故事内容人物极度不饱和,以至于使这本书的反转变得稍显逊色。不过也有不少有意思的点子,现实与神话故事结合的地方,以及打在天花板上的那一枪,都是不错的构思。但我不苟同于作者的观点——“儿童时期所留下的创伤,会在成年之后带来无休止的影响”。对一些人来说(比如说我),童年时的创伤更能让你理解他人的苦楚,原谅他人也是放过自己。因为你经历过那样的境遇,所以你会想办法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他人身上。因为这个,我变成了一个同理心特别夸张的人(也就是圣母婊),我常常会与小动物或者植物共情,认为人类的存在是错误的(也许本来就是)。这点谈不上好,也说不上坏,虽然我常常因为“拥有了怜悯众生的能力,却没有解救众生的能力”而感到痛苦,但我也会努力践行“达,则兼济天下”的属于我的道。

摘要

  • 未得到表达的情感是永远不会消亡的。它们虽然被活埋,今后必将以更加丑陋的方式出现。 ——西格蒙德.弗洛伊德
  • 不是受虐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施虐者的。谁也不是天生的坏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