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后感

起初买这本书时,并没有抱特别大的期待也不了解这个作者。现在当我读完整本时,我不禁赞叹作者文笔的高超。书中采用两种时间线,一条讲述司法进行的流程线,一条则贯穿着主人公人生的时间线。虽然出现的人物很多,关系复杂,但个个形象都立体得仿佛能在身边找出影子一般。作者其实在一开始在扉页就提醒了读者——“只有独立思考的人,才有资格看见真相”,但奈何我们还是会踏入陷阱,将罪名安置在完全不属于它的人身上,没有一丝怀疑。
准备写读后感时,我下意识的去搜了下别人的感想,看有没有感触的地方。当我看到第一篇的作者说道“我不能理解幸乃需要被别人需要才能生存的意义”时,我就停下了,再想起书中告诉我们的,只有自己去思考才能得到答案。我太能理解幸乃了,甚至想说她就和我一样,但我无疑是幸运的。在阅读的过程中,我无数次想飞奔进书中,去告诉幸乃,我需要她,我想要温暖她。说来可能奇怪,幸乃的人生让我想到一个物理上的词——“熵”。人生似乎也逃不开物理的定律,会自发的向混乱衍变。幸运的人,有父母将他拉回,有朋友帮他拉回,有老师将他拉回;而不幸的人,什么也没有,甚至有大把的人,将你一步步推向毁灭的边缘。书中的一句话,让我久久不能平复——“其实只要偶然间少下一场雨,大家或许都能过上平凡的生活了”。
希望我能继续做一个温柔的人,因为我缺失过,所以我知道一个微不足道的温暖对一个人有多重要。希望我能继续被他人需要,希望我能圆满的实现他人的需要。也希望,幸乃,下辈子一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值得信任的朋友,和依赖的恋人;永远不要迷失自我,为他人牺牲自己,你的存在便是你被需要的证明。

摘要

无论在心中自问多少次,始终都得不出答案,但他又无法让自己不去想这些问题。那间冰冷的会面室中,亚克力板的那头与自己之间到底隔着什么呢?为什么犯人会被众人视为“与自己不同的生物”呢?其实只要偶然间少下一场雨,大家或许都能过上平凡的生活了。